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商务
守护非遗根脉 绛州鼓乐敲响传承之声
来源:北京青年报     时间:2023-06-17 06:46:37

地动山摇、闻声十里、声韵铿锵、粗犷豪放,这是独属于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鼓乐的声调。由先秦“丁陶文化”逐渐繁衍而来的晋国鼓乐在绛州土地上世代相传,至今已有千百年历史。

近期《老鼠娶亲》的片段在抖音上爆火,吸引了超120万网友点赞,让这种非遗文化重新走进了大众的视野,作为拍摄者,00后的传承人王豪杰表示很开心。

训练苦困难多,绛州鼓乐的精气神不破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绛州鼓乐以丰富多变的音乐语汇,将人、兽、物的形象“诉诸”观众的视听,并可演绎一个完整故事。《老鼠娶亲》就是这样,不需要言语和旁白,老鼠在夜深人静时分迎亲,怯懦又盼着热闹,蹑手蹑脚躲躲藏藏,在无人注意时悄悄庆祝的场景在方寸空间内鲜活演绎。鼓声、铜锣和演员的肢体动作、神情,就是吸引观众的最大亮点。

“我当时第一次看到这个,觉得太震撼了”,那是绛州鼓乐第一次给王豪杰留下的印象。绛州鼓乐是一个需要童子功的行当,从8岁开始学习,小学时候就开始参加一些小型演出,高中时期正逢“非遗走进校园”政策的推行,他便以鼓乐专业一路进到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。

当被问到是如何坚持下来的,王豪杰表示是“热爱”,对绛州鼓乐的喜爱和热情支撑着他一步一步从基本功练起,夯实自己的技能,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。多年来参加的团体比赛和观众的认可,是他自豪感的最大来源。据他的社交媒体页面信息,他所在的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已经获得多项奖项。《牛斗虎》荣获第九届全国群星奖金奖、《老鼠娶亲》荣获全国群星奖金奖、《鼓韵龙腾》受邀参加2012年央视春晚开场鼓乐、《杨门女将》在大会堂全球首演圆满成功、《绛州鼓车》在2023年第四届《我有拿手戏》荣获一等奖……

在这些荣誉的背后,是王豪杰和团员们辛苦的付出和对绛州鼓乐的热爱。年幼时期开始的千百次的训练、艰苦简陋的排练环境,平常演出期间无法保证充足睡眠也要在表演时打起精神,力图为观众呈现最精彩的舞台。

据王豪杰回忆,2021年夏天,艺术团于户外表演曲目《黄河船夫》,刚开始没一分钟的时间,天降暴雨,不仅打湿了演出服,积水不一会儿也淹没了脚踝,如此恶劣的环境,他以为演出可能会中断。没想到,没有一个人停下来,成员承受着暴雨带来的巨大阻力完成了演出。这样集体坚持的场景,王豪杰表示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感动。

短视频,宣传非遗的新舞台

王豪杰也没想到,自己跟团去县城演出时随手拍下的《老鼠娶亲》片段能在网上突然爆火。这让他十分震惊,好似也发现了宣传绛州鼓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方式。

长时间以来,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以家族式、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,效率低且常会面临着失传的风险。可喜的是,新时代媒体技术的发展让非遗有了更广阔的传承道路。《老鼠娶亲》的视频让更多人知道了绛州鼓乐这项非遗,也为创作者们打开了思路。

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宣传平台,绛州鼓乐并不是头一个。抖音上还有很多博主通过自己的能量把小众文化传播到大众中去,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皮影戏是我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艺术,近年来由于现代影视艺术的冲击,观众和演出市场日益减少,许多皮影戏面临消亡的危险。“小朱不才”就是一位皮影戏手艺人,他的出现不仅将更多网友的视线拉回到皮影戏,也向大众展示了手艺人的匠心。皮影制作十分复杂,影人一般是先将牛皮或驴皮、羊皮刮去毛血,加工成半透明状后再刻制上彩,其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,造型逼真。影人一般分头、身、四肢等几部分,均为侧影,头部附有盔帽,身部、四肢皆着服饰,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……制作步骤精细漫长,“小朱不才”一年只更新了15期。

传承非遗技艺,不仅仅只是学会一门手艺,更让我们找到文明的源头。博主“江寻千(九月)”更是开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辑,从玉带绒花、龙凤花烛、通草花到苗族头饰、纸鸢、荔枝酒,每一项都是从找材料开始做起,以最真诚的态度还原真实的非遗。

重塑非遗场景,“拿捏”活态传承

无论时光怎么改变、社会如何发展,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无穷力量,始终让炎黄子孙的心紧紧相连,永不分离。当那些流淌进中国人血液中的技艺、中华文明的内核被重新发掘,被博主们重新展示到大众面前,散发出新魅力与时代价值。

可前些年,“遗传”的理想常被“遗失”的现实打败,传播途径匮乏、传播方式陈旧、传播内容接受门槛高等都使非遗的保护传承陷入了困境。在不断摸索下,大众明白了保持非遗生命力的关键所在,就是保持活态化。

“活态化”即与现实生活建立新的连接,借助现代技术工具与传播渠道跟大众“连接”,当非遗不仅仅是挂在墙上的画、贴在窗上的纸、罩在玻璃中的展品,而是在更加生活化的场景中出现,那么非遗才真正“活”了起来。由此来看,抖音无疑是非遗活态化的极佳“培养皿”。

由抖音发布的《2022非遗数据报告》中,显示在过去一年里,抖音上有关于非遗项目的相关视频播放总数达3726亿,获赞总数为94亿。抖音上的非遗传承人也逐渐显露“年轻化”的趋势,90后和00后正在占领主场,得益于短视频这方电子舞台,非遗文化的传承得以起势。

可以看到,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借助抖音等平台学习非遗相关知识,以往“曲高和寡”的非遗好似也变得容易亲近,不少网友在博主展示非遗技艺的视频下留言“原来我们离非遗这么近”“看起来困难的制作技艺竟然被一比一复原了”“我们不能丢失传统文化”……可触可感可互动,非遗在抖音博主们的手下“活”了起来。

文/本报记者 王磊

标签:

最新头条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

配饰